蛤士蟆,滋补佳品与美容养颜的秘密
蛤士蟆,又称中国林蛙,是一种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两栖动物。它的皮肤粗糙,布满疣粒,背侧有黄棕色与深绿色花斑,腹面皮肤光滑,为灰白色。蛤士蟆以其肉质细嫩、味道鲜美而著称,同时其雌蛙的输卵管林蛙油,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,是著名的滋补品。
在中医理论中,蛤士蟆被认为具有滋阴补阳、养心安神、强筋健骨的功效。林蛙油被广泛用于治疗神经衰弱、心悸失眠、身体虚弱、产后无乳等症状。此外,林蛙油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,如蛋白质、脂肪、矿物质、维生素等,对增强人体免疫力、延缓衰老等也有一定作用。
蛤士蟆作为野生动物,其数量正逐年减少,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过度捕捞。因此,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种珍贵的自然资源,合理利用其资源价值,同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,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。你知道吗?在我们这个神奇的地球上,有一种小家伙,它既不是鱼也不是鸟,而是两栖动物中的佼佼者——蛤士蟆!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起探索这个可爱的小生物,看看它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吧!
一、蛤士蟆的“真面目”
蛤士蟆,学名中国林蛙,它可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特产哦!别看它长得有点像青蛙,但它的个头可比青蛙小多了。雄蛙体长43-72毫米,雌蛙43-81毫米,最大的能达到84毫米左右。它的头部扁平,吻端钝圆,眼睛大大的,鼓膜显著,还有个三角形黑斑,看起来是不是有点萌呢?
二、蛤士蟆的“家”
蛤士蟆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,比如山坡、树林、农田、草丛等。它们最喜欢的是那些郁闭度大、枯枝落叶层厚、岩石多的阔叶林,因为那里是它们的天堂。想象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湿润的土地上,蛤士蟆们在这里欢快地跳跃,是不是很美?
三、蛤士蟆的“爱情故事”
每年4-5月,是蛤士蟆的配对产卵期。这时候,雄蛙和雌蛙会找到合适的地方,进行一场浪漫的“爱情仪式”。它们会配对3-5小时,然后雌蛙会产下卵粒,聚成团状,直径40-50毫米。在平均气温为10-11℃,平均水温5-8℃时,产卵达到高峰期。完成生殖行为的两性个体,会潜入水底,进行10多天的产后休眠,直到5月中旬结束。
四、蛤士蟆的“美食之旅”
从5月中旬至8月末,蛤士蟆会选择阴坡、潮湿、凉爽的阔叶林或灌丛草地活动。这时候,它们进入了摄食盛期,主要以多种昆虫及幼虫为主,尤其是翅目昆虫,有时也会吃点蜘蛛。雌性食量大于雄性,幼蛙多以小型动物为主,而蝌蚪阶段,前期以浮游植物为饵,后期则吃浮游动物。
五、蛤士蟆的“冬眠之旅”
冬眠是蛤士蟆生存的一种特殊方式。它们会选择水量充足的深水湾、暖水泉、泥洞、桥下、乱石堆中或水草树根间作为冬眠场所。一般在水深2米左右的地方,严冬时节,蛤士蟆就会进入冬眠状态,直到第二年春天。
六、蛤士蟆的“滋补功效”
蛤士蟆不仅外形可爱,还有很高的滋补功效。它的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,被誉为“山珍”。蛤士蟆油(即雌蛙的卵巢)更是滋补佳品,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脂肪、多种维生素和激素,具有补肾益精、润肺养阴的功效。在我国,蛤士蟆油制成的“田鸡油”、“雪蛤大补素”、“雪蛤大补酒”等滋补佳品,畅销国际市场。
七、蛤士蟆的“捕捉与加工”
蛤士蟆的捕捉和加工也有一定的讲究。它们生长期为5-7年,以性成熟后的1-2年内产卵最多,第三年蛙体的油质最佳。捕捉蛤士蟆时,可以利用它们秋季的趋光特性,夜间悬灯守捕。将捕到的蛤士蟆用麻绳穿过吻端,每200-300只串在一起,系于通风处风干。剥油前,将干制蛤士蟆用热水浸润置于温暖室内用湿麻袋闷盖一夜,剖腹,取出输卵管,弃去蛙卵及内脏,置通风处晾干。
通过这篇文章,相信你已经对蛤士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这个可爱的小生物,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欢乐,还拥有着丰富的滋补功效。让我们一起保护它们,让这个美丽的生命在地球上继续绽放光彩吧!